最新消息
2017-07-14
標題:林建甫觀點:中時社論》用經濟手段建立永續年金制度
年金改革三法在立法院民進黨多數席次優勢下,按照黨團版本完成三讀,但被犧牲者忿忿不平、社會被撕裂,改革付出的代價太大。蔡總統自己都承認,公教基金將得以繼續維持至少一個世代的財務穩健,但一個世代後怎麼辦?而且馬上還有軍人、勞工退休基金,以及大國民年金整合的改革,是否還是要用二分法的強凌弱、眾暴寡方式來改?有沒有更好的辦法?
年金改革付出高昂的政治與社會成本,與經濟學家缺位有關。年改委員會38位委員中,沒有一位經濟學家與投資專家,勉強有一位保險精算專家。改革從來沒有考慮如何把餅造大,只考慮如何分餅,只知道往延退、多繳、少領的方向走,零和賽局的改革造成不愉快的後果。如果有經濟學家參與,就會懂得重新設計年金制度提高投資報酬率,讓年金的餅增大,退休者可以分得多,民眾有選擇的自由,政府還可不要把所有的投資責任往自己身上攬,年金改革就可以有快樂的結局。
就提高報酬率來看,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3月17日召開「年金制度基金管理與組織第2次研議會議」的新聞稿指出:目前退休基金投資績效不彰的五大原因為:人事任免缺乏彈性、績效鼓勵誘因不足、投資專業知能不足、投資資產配置限制過多、政府介入太多。過去20年,政府將各退休基金綁手綁腳,一再錯失讓退休基金大幅成長的機會。
舉例來說,在2014那年全球市場走多頭,美國公務員退休基金平均投資收益率為17%,遠超過我國的基金報酬率。縱然在2015年是號稱的「全球股災」年,荷蘭、加拿大、丹麥、瑞典仍有不少退休基金投資績效維持在5%以上。反觀我國,四大退休基金全部虧損。拉長時間來看美國、荷蘭公務員退休基金,20年年化收益率可高達7%,而我國各基金約在3%左右。以目前退休基金的規模,連續20年4%的差距,就是數千億的差距。
以基金的設計來說,他山之石更值得我們參考。美國政府於1981年修法通過《國稅條例》第401(k)條,政府提供稅負誘因,讓企業、勞工及金融機構三方自行規畫退休金。該計畫需由雇主向政府申請設立,挑選合作的金融業者,員工每月提撥一定比例的薪水至個人退休金專戶,並依個人喜好選擇投資標的。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統計,401(k)計畫平均提供28種投資選擇。
由於個人退休專戶必須自負盈虧,政府省去投資收益不佳可能造成的財政支出負擔。同時,401(k)也擴展了金融業者的業務市場。因為制度上是由雇主挑選合作的金融業者,業者多了業務,而在市場機制的競爭下,退休金的操作績效通常不會太差。目前超過30萬家企業申請該計畫,有5400萬的美國人使用,已成為美國民間企業主流的退休金制度。
年改會對退休基金投資績效不彰的問題做了檢討,卻不願面對解決,只考慮如何重新分配這塊小餅。事實上,造餅並非沒有經驗,我國自2013年起,私校退撫基金就開放教職員自選投資組合,成了國內第一個退休基金自選平台。平台設計「積極」、「穩健」、「保守」3種投資組合,讓私校教職員自選。報載2014年至2016年投資績效良好,保守型的投資組合報酬率大概有3.86%,穩健型與積極型各為8.35%與9.74%,都超出現在退休基金報酬率甚多。
軍保、勞保及國民年金改革應學習私校基金制度的設計,開放相關退休基金的自選平台,讓民眾拿回投資自主權;相對於沒有投資把握的人,亦可以維持現制,委由政府代為操作,享有最低保證收益。新制設計應將「競爭」思維納入,一方面建立個人退休專戶機制,民眾與企業所繳納的保費及退休金全部都納入該帳戶,個人可以隨時查詢帳戶餘額。另方面,政府要大幅開放專業機構進入。政府規定明確的條件,只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公司,就能設計、規畫投資商品,提供選擇,同時並應要求定期公開操作績效,作為民眾選擇的依據。
民眾有選擇的自由,政府免除基金虧損的責任,國內金融業可以因此蓬勃發展,用競爭提升效率。競爭帶來效率,可以創造最大的福利,這是經濟學的ABC。
【轉載自中時電子報:http://opinion.chinatimes.com/20170713005716-262101】